新闻 | THE FQM 访谈: 本杰明·朗格福德

本杰明·朗格福德(Benjamin Langford),1992年出 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在进入罗德岛设计学院(2010 – 2014)深造之前,他曾成长游历于美国康州、英文伦敦 和新加坡。跨国文化的成长背景让他对不同的历史和表现自然的妨害感兴趣,也使他对花 —— 也就是兰福德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主题 —— 背后的象征意义颇感兴趣。花也成为他最常的创作题材。本杰明·兰福德目前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布鲁克林,其作品多次在纽约多个艺术空间中展出。

 

他的作品一直与自然(nature)和超现实(hyperreal) 结合的当代表现形式有关。他的雕塑作品《花》将大 型花朵图像以数码印制的方式呈现在画布之上,这些 花朵可以舒展得挂在墙上或垂坠于地面。这些作品生 动的表现形式探索了科技是如何拉近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又同时扭曲了我们对真实的感知。他的作品通过 推翻照片原有的被观看的方式,使人们注意到了图像 魅惑和致幻的特点:它们已不再是反映现实自然风景 的窗口,而是看似超出其实际维度的拟像。


在他最新的作品《温室中》中,他在粗麻木上进行创 作,将电子印刷和手绘的方式相结合来探索作为一个 隐喻空间的温室。通过连结粗麻布自然与古雅的物质 性和数码科技的运用 —— 这些作品给人徘徊在近 代艺术传统和电子艺术之间的时间错位之感。明艳的兜兰 、垂挂着的邓柏花藤、凋零的飞燕草 —— 艺术家 Benjamin Langford 把真实存在的花朵 以数码印制的方式呈现在画布之上 ,这种生动的表现形式探索了科技是如何拉近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又同时模糊了我们对真实的感知。在虚拟与真实 、人造与自然 、现实与超 现 实间的游移令Landford得以将科技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到他的花朵作品当中。

Langford 从小就着迷于花朵,儿时起便开始收藏食 虫类植物。“越是另类的花朵对我的吸引力越大。” Langford 在采访中说道。例如大花草属和巨魔芋, 那些像是外星生物,或与昆虫之间存在某种特殊关 系的花朵都是他的最爱。这类花朵几百年的进化都 是为了更好的诱惑猎物,虽然人类不是它们的目标, 但是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被它们艳丽的外表所吸引。这类花专为吸引动物而进化结构,这一点使得Langford对研究人类与花、花与艺术之间关系产生了兴趣。对于Langford来说,花朵的这种跨越物种 的吸引力也是一种艺术。

Langford 的成长背景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对花朵的情感。出生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从他有记忆时起,他妈妈就经常在家的后院布置花园。长大后,他又分别在园艺文化浓厚的伦敦和新加坡待过一段时间。因为各地不同的气候,他也观赏到了许多不同品种的植物。可以看出,花朵在 Langford 的成长过程中,似乎从未缺席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一一讲述这两个系列作品 故事,并分别与艺术家展开对谈。

 

“越是另类的花朵对我的吸引力越大。”

—— 本杰明·朗格福德


Langford 对花朵的特殊情感也直接反映在他的作 品中,花也成为了他最长创作的主题。在被问及为 什么要把花朵放大时,Langford 回答道这些大型的 花朵雕塑作品是他对现实与超现实的探讨。它们所 制造出的虚拟幻象从远处看十分真实,但观者又知道他们观看的对象其实是一个2D的图像 。当观者被这些花朵雕塑产生的超现实景象所迷惑时,它们的尺寸及其物质性本身就会立马将观者带回现实。

谈及为什么会做这种大型花朵雕塑时,Langford 将这种巨大尺寸描述为一种为夸大其幻象的手段。从某种角度看,这些作品也是一种诙谐的模仿 (parody)或异轨(détournement,将主流媒体旧有 元素再次利用,从而进行颠覆性创作的一种手法)。 它们不再是花朵的表现形式,而是成为物体本身。 并且在放大之后,花朵更多的细节也能被体现出来,观者也有更多的角度去欣赏它。


对谈


Q: 你认为《花》系列作品与展览空间之间 有什么联系呢?你认为它是摄影作品还是雕塑呢?

A:《花》这一系列作品处于一个灰色区域,因为它 们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作品,因为观者看到的已不是自然风景,而是一个拟像。当 观 者 近 距 离 观 看时,这些平面作品就会打破大家对花朵的幻象。 但是,当它们在墙上延展开来时,材料又像软雕塑一样弯折。所以依我所见,它们属于雕塑作品。就像 浮雕雕塑,是2D与3D的结合产生的独特空间。

 

Q: 在你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你将作品静 与动,可见与不可见并置,就是作品材料本身和花朵 的生命力。你是有意在体现这种张力吗?

A: 没错,你说的作品的物质性和它所表现出来的花 朵少生命力很有意思。我觉得这一系列作品体现了 摄影与图像的局限性。图像可以以某种方式把生命与呼吸注入到无生命的物体中,而且能捕捉到我们 人眼所平常不能看到的细节。
对,大家可以从我的《花》系列作品中感受到比真正 花朵更鲜活的生命力,但是又因其物质性感到莫名 奇 怪 。图 像 依 靠 隐 藏 自 己 的 物 质 性 来 催 眠 我 们 ,让 我们以为我们眼前的是现实。我试图把图像的表面 当作雕塑材料来处理,从而引起大家对这种对比的 注意。感觉它们是鲜活的同时,但某种程度,也是空 洞的。

 

Q: 跟你以往的展览不同,这次在FQM展 出的《花》系列作品装置在室外。你对于把你“花” 放置在花园里真花周围有什么看法吗?

A: 我特别开心这次我的作品能展在室外,植物和雕塑的交流特别有趣。我印象最深的是花园垂挂着的常春藤遮住了一点我的《水仙花》。这就是我讲的这种交流:这种大型合成的自然景象似乎要逐 渐被周围真正的植物所攻占。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循环 ——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我的作品在室外饱 经风霜后会逐渐融入周围真正的植物们。经过过去一年的探索,Langford 作品中的变化以及 创作的手法始终延续着他一直探讨的主题,只是用 另一种方式将自己对“花”与“自然”的思考拉入更 广阔的境地中。

温室中

不同于他以往的大型雕塑作品,这次参展的作品《 温室中》是 Langford 新的尝试。比起《花》系列作 品的奇幻夸张,这一系列作品有一种静谧、诗意的 感觉。他在粗麻木上进行创作,将电子印刷和手绘 的方式相结合来探索作为一个隐喻空间的温室。通 过 连 结 粗 麻 布自然与古雅的物质性和数码科技的运用 —— 这些作品给人徘徊在近代艺术传统和电 子艺术之间的时间错位之感。

《温室中》系列作品意在表现“温室”所展示的自然 之美与人工化的禁锢之感,但是艺术家所拍摄的场 景却不是事先布置好的。Langford 会去寻找一个特 定的视角来拍摄,并从中提取出他想要的效果。他 会游览各地,寻找他心中的温室。因此,对他来说, 地点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画面所流露出的气韵。


对谈

Q: 《温室中》这一些列作品你最想表达的 是什么?这些想法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

A:这个系列中部分较大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片茂密的丛林 ,但当观者透过树木的微光仔细观看后会发现呈几何形状的钢铁和玻璃。虽然画面 中的空间被呈现为一个茂盛的自然世界,但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的、人为制造的地方——一个模拟丛林。

从某种角度讲,它们属于反乌托邦作品。它们暗示 着这个世界上的原始旷野其实是一个幻影,因为被 人们呈现出来的自然已不再是纯粹的了。我作品里 的植物会永远留在这个温室中,给人一种被困在虚 幻世界里的感觉,但同时,它又有诱人之处,一种超 乎寻常的宁静感。

在FQM展出的是两件小作品。它们呈现了这个虚构温室更细节的部分:例如垂吊着的纤巧的花朵,或 是被风压弯了腰的盆栽,就像一棵依附着迷雾山坡的树。但是,这些细节又暗示着一种禁锢之感 :温 室窗户的金属性边框和它呈几何形状的阴影,与用 于藤蔓生长的支架和别的用于展示自然植被的构造 被一起凸显出来。这一系列探索了这种存在于人为 操纵与自然之美的固和柔。

 

Q:你认为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最大的 挑战是什么?

A:其实是编辑的过程,选择能够激起我想要的感觉的作品是一个挑战。而且我也会在电子印刷后的 作品上进行手绘,这是一个漫长的试错和寻找的过 程。因为手绘时很容易下手重,但我心里清楚我想 要的效果,就是与摄影作品无缝衔接。这两个手法的结合也给人一种若即若离、若影若现的诗意之感。

202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