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冯明秋参展香港艺术馆展览:汉字城韵──书法中的诗舞画乐

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展览:汉字城韵──书法中的诗舞画乐
 

FQM代理艺术家冯明秋(1951年生)的作品《书法篆刻图像》(1998)以及《黑白心经》(2010)参展香港艺术馆(HHKMOA)展览「汉字城韵」。此次展览涵盖超过70件香港艺术馆馆藏以及香港艺术家的作品,精选展品包括邓尔雅(1884 – 1954)《篆书诗》、区建公(1886 – 1972)《楷书八言联》、区大为(1947 – )隶书《幽兰诗》、罗叔重(1898 – 1969)《隶书五言联》、饶宗颐(1917 – 2018)《金书甲骨文》、赵少昂(1905 – 1998)《行书诗》、徐沛之 (1980 – )《草书黄伟文陀飞轮》等。展览从书法艺术与诗、舞、画、 乐之间的关系出发,让文化背景各异、不同知识面、不论年龄分野的人们,都能从自己的知识体系 及兴趣中,发掘欣赏书法的乐趣,并重新审视面对科技发展高速迅猛的脚步,延续发展经典文化成果的价值。

 


香港艺术馆展览:汉字城韵──书法中的诗舞画乐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展陈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中国书法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得以延续千年以文字为体的艺术成就。书法艺术承载的不单是由功能性 的文字传意至抽象审美的历程,更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个体的情感与精神面貌。书,文字的书写;法,对文字及书写方法的规范。历代成熟的书法家在规矩方圆中游刃有余,并寻找独特的美感创造,成就书法成为独树一帜、无可替代的艺术门类。书法作品中的文字结体、空间 布白、行笔快慢、笔墨润燥等综合性炼造所形成的韵律;字里行间的疏密断续与情感精神的高度契合, 不但建立了书法艺术的高度,更为当代不同媒体的艺术创作者提供源源不绝的养分与灵感。

 


展览展陈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此次展览分为“书势:舞·武”、“书意:诗·文”、“书象:画·图”、以及“书韵:乐·声”四大方向,其中“书象:画·图”展出了冯明秋的两幅作品。书法是兼融万物的图像艺术。汉字创始之初以像形为基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根据物象构形,介乎于图画与文字符号之间,形成字画不分的特色。书法艺术中各种书体建构出不同的线条、造型和视觉特性,给予不同媒介创作 的艺术家源源不绝的养分。有运用书法文字图式进行绘画 创作的,有将独创的绘画笔意用之于书的,或将书法的 笔法气韵抒之以画,亦有强调构图和文字结构、融入设计概念布局、契合当代生活新审美观的作品。这些书中有画、 画中有书的创作赋予书法艺术新的风格形式和欣赏角度,并扩阔了书法和绘画艺术彼此之间的可能性。

 

冯明秋从书法艺术与绘画的角度探讨汉字图像中空间和时间的美学关系。其作品《黑白心经》中书法字体仿佛从毛玻璃后的空间中浮现出来,只剩下外轮廓线,纸面记载下了文字消逝的痕迹。随着心经书写的顺序,也呈现了时间流逝与人们阅读书法文字的时间秩序的先后顺序。在作品《书法篆刻图像》中,冯明秋打破了以往对于书法印章从属于与书法作品之间的附属关系,将其布置位于书法作品的中心间位置,作为其书法作品的核心审美因素进行探讨核心。在解构和重组中,取消了文字的实用功能,打开了书法作为纯艺术媒介的边界。 



艺术家冯明秋于展览现场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冯明秋出生于广东(1951年),成长于香港,曾旅居纽约和台北,现工作和生活于香港。 他也创作过散文、小说和诗歌 。冯明秋从1975年开始制作篆刻。他认为篆刻应该成为独立于其实用功能的艺术媒介。通过字体、构图、印章表面肌理和材质方面的创新,冯明秋拓展了篆刻的视觉呈现方式。 自1996年开始,冯明秋致力于书法创作。他通过发明新的书写方式,探索书法的空间、时间、概念、线条等面向。至今,冯明秋所发明的字体数量已有一百余种。冯明秋的作品被多家重要国际艺术机构收藏,这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白兔当代艺术收藏(悉尼)、布鲁克林博物馆、费城美术馆、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等等。他曾于1999年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于2004年在剑桥大学驻留、于2008年受爱马仕邀请创作了名为“Les Poemes du Mandarin”的餐具图样。

 


 


 

香港艺术馆成立于1962年,是香港第一所公营美术馆,守护超过17,000套艺术珍品,反映了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文化系谱与承传。在策展上,它比照古今、中西、本地以至国际,演绎多元万象的艺术世界,期望以香港视点提供新的角度欣赏传统,开拓新的体验和文化涵养,让艺术连结生活

 

More about the Exhibition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