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王方宇(1913-1997)生於北京, 1945年移民美國。是上世紀50年代耶魯大學與西東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書法家及收藏家。

 

王方宇先生一生致力於研究中國古典繪畫,20世紀海內外研究八大山人的權威學者與收藏家。1998年,王方宇家族將大量八大山人書畫捐贈於美國華盛頓弗瑞爾美術館。

 

作為一名書法家,王方宇先生掌握了書法傳統制式的實踐方式。在遵循書法傳統教育與訓練之上,播下靈感的種子,從而創造了個人獨有的書法形式,這裏所說的新,並非完全摒棄過去。他的書法立足於中國傳統精髓,並“使之現代化”,從而扭轉其傳統主義的身份認同 。在此進程中,創作了一種革新書體——“墨舞”。

 

墨舞結合了他的學術才能和藝術情韻。以他“五條自然原則”(協調、變化、平衡、力量、運動)為基礎,並從他對17世紀畫家八大山人作品的收藏和研究中汲取靈感,王方宇釋放出一種他內在的創造能於其書法作品。

作品
传记

学历

 

1936 毕业于中国北京天主教辅仁大学,获学士学位
1946 毕业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

 

个展

 

2020 《真品还是赝品?一个中国鉴定家的工作方法:王方宇的八大山人研究》,Fu Qiumeng Fine Art,纽约,美国
2002 《墨舞:王方宇的艺术》,杜克大学美术馆,达勒姆,北卡罗来纳州,美国
2000 《龙年》,纽瓦克美术馆,纽瓦克,新泽西州,美国
  《二十世纪的文人生活:王方宇 - 艺术家,学者,鉴赏家》,华美协进社,纽约,美国
1998 《龙的传说》,E & J Frankel Gallery,纽约,美国
1997 《个展》,Elizabeth Wang Gallery,纽约,美国
  《个展》,Cork Gallery,林肯中心,纽约,美国
  《个展》,自然历史博物馆,北京,中国
  《个展 -‘Isolated Clouds’》,L. J. Wender Gallery,纽约,美国
  《个展和墨舞 视频展示》,东方博物馆,斯德哥摩尔,瑞典

 

 群展

 

2022 《禅意之妙》,联合国秘书处大楼,纽约,美国
2003 《疯狂之后:八大山人的生活与艺术》,弗瑞儿美术馆,史密森尼学会,华盛顿特区,美国
  《In Pursuit of Heavenly Harmony: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by Bada Shanren from the Estate of Wang Fang Yu and Sum Wai》,史密森尼学会,华盛顿特区,美国
2001 《当代书法的新视角》,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中国
1998 《Art of Ink in America》,卫斯理大学,米德尔顿,康涅狄格州,美国
  《Beyond the Form -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ymbolic of Chinese Character in the Arts》,Cork Gallery,林肯中心,纽约,美国
1997 《群展》,太平洋传统博物馆,旧金山,加利福利亚州,美国 
  Artists over 80》,台北画廊,纽约,美国
1996 Art of Ink in America》,西东大学,新泽西州,美国 
  《寒山》,东亚艺术博物馆,科隆,德国
  《寒山》,康涅狄格大学,新伦敦,康涅狄格州,美国
1995 Chinese Korean Calligraphy》,亚美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美国中国书法学会二十周年纪念展》,纽约,美国 
  The Creative Call to the Divine》,国际文化艺术展,首尔,韩国 
  《Arthur Liu与王方宇二人展览 - 现代中国书法与绘画》,4 5 6 画廊,纽约,美国
  Distinguished Chinese Artists》,HLW 画廊,纽约,美国 
  《第三届国际书法展》,每日书道会,东京,日本 
  《现代书法》,浙江美术学院,杭州,中国

 

 

出版品
新闻
查询

Send me more information on 王方宇

请填入有星号的空格
Receive newsletters *

* denotes required field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your enquiry, we will process the personal data you have supplied to communicate with you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or change your preference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link in 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