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QM 展览《柔韧之力:水墨艺术的哲思》将于 2025 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揭幕,并于 3 月 14 日(周五)晚 5 至 8 点举行开幕酒会。展览探讨水墨艺术中“水”这一媒介所承载的哲学意义,其思想根基植于道家关于柔弱、顺应与坚韧的观念。在东亚艺术史中,水与墨象征着一种温和而强大的力量,既滋养万物,也支撑世界的运转。这一理念在道家思想中有着生动的体现:“水流心不竞,自然功无为。”
-
-
-
-
ANONYMOUS 無款 Horseback Hunting in the Autumn Fields 秋野騎獵 ink and color on paper, framed 設色紙本 鏡框 24 3/4 x 25 in 62.9 x 63.5 cm
这幅骑马狩猎图中,有两位骑者、一只体型敦实的猎犬,以及简洁稀疏的环境——这些元素与南宋时期精致的宫廷主题有所不同。画面左下角的模糊印章已无法辨认,使这幅作品的作者成谜。然而,画面中透露的信息或可暗示其与元代有关。其尚武特征以及富有动感的追逐场景,体现了蒙古统治时期的总体转变——马背狩猎成为备受青睐的主题。
虽然画作无名,但其中若干关键细节佐证了其可能的元代归属。右侧人物所戴的钹笠帽、身上的箭袋以及马镫的式样都带有草原文化的影响;而马前与胸部的红缨饰,也与确凿的元代作品如《元世祖出猎图》和《元人秋猎图》中的礼饰相呼应。左侧人物所穿的白袍以及所携猎鹰符合蒙古贵族的习俗——白色象征身份地位,鹰隼狩猎则代表精英特权。两位人物都摒弃了唐宋时期繁复华丽的装饰,更着重于游牧实用装备,如行腾和带护甲的裙装。画中马匹的生理特征亦可支持元代的推断:这些马体格矮壮,与蒙古草原马种相符,而并非唐宋时期常见的高大修长之型。图中本地猎犬也与当时的历史风貌相呼应。就风格而言,简洁的解剖性线条、宽松的衣褶与空白背景留白反映了元代过渡时期的画作特点,与宋代精细的山水描绘和明代的装饰性风格有所区别。再加上画面平涂、单色调的处理,也符合元代水墨的审美。
在蒙古统治下,尚武题材如马背狩猎取代了传统的宋代题材。此画大概率创作于元代或明初,反映了南宋灭亡后汉族画家对新环境的适应。蒙古时期的收藏更偏好马背狩猎,而非南宋的精致趣味。游牧写实风格与简约笔法的结合,契合了典型的元代气质,可视为一种蒙古与汉的混合创作。尽管它保留了部分宋代影响,但其中的文化元素与简练风格已将其与更为华丽的明代作品区别开来,因而最有可能断定为元代时期的作品。
-
-
WANG TI 王禔 1880-1960
Calligraphy Couplet in Seal Script 篆書六言聯, 1946
ink on paper, a pair of hanging scrolls 水墨紙本 一對立軸
39 1/2 x 8 1/2 in (2); 100.3 x 21.6 cm (2) -
-
王季迁的《浮生六记》花卉卷是他极为少见的墨笔花卉作品,每幅花卉皆配以古诗一首,寓意各异,展现他在传统题材上的独特视角。其山水画《夏山苍翠》与《浮峦新霁》则以焦墨与晕染交替表现水的形态与韵律,构建出充满层次感的山水意境。此次展出的《抽象表现》则是他受表现主义影响而创作的作品,则将西方表现主义激越转化于水墨场域,展现了他在水墨语言上的探索与突破。
-
C. C. WANG 王季遷 1907-2003Emerald Peaks of Summer 夏山蒼翠, 1990Ink and color on paper, framed 水墨设色纸本37 1/4 x 24 1/4 in; 94.6 x 61.6 cm
-
C. C. Wang 王季遷 1907-2003, Abstract Expression 抽象表現, ink on paper, framed 水墨纸本本 镜框, 27 3/8 x 51 in; 69.5 x 129.5 cm
-
-
张洪的两件新作《新桃园图》与《暮光之夏》以传统笔墨描绘山水之秀丽,延续了其对水墨精神的深刻理解。他与秋麦合作的《倒影》结合摄影与绘画,让笔触与银盐在虚实边界互相洇染,探讨虚实变换的关系。而秋麦的《苏-梭罗》则融合双语书法与摄影,反白的中文草书与英文字母相結合在黑色背景上流动,与搭配的摄影作品形成呼应。
-
ARNOLD CHANG 張洪, New Peach Blossom Spring 新桃园图 2025.04, 2025,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水墨设色纸本; 18 1/2 x 25 1/2 in; 47 x 64.8 cm
-
秋麦(Michael Cherney)最新的系列作品《其间》旨在为中西跨文化之间穿梭的人们创造双语艺术的可能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诗歌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需要超越字面翻译。作为一名双语艺术家,秋麦的重点是保留诗歌的节奏和精髓,调整某些元素以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共鸣。通过这种书法形式的艺术重新诠释,诗歌的美超越了语言的障碍,向更广泛、更多样化的观众发出邀请,深入探索其深度和共鸣。同时,它引发了对如何在当今日益分裂的文化环境中建立相互理解和对话桥梁的思考。
-
Michael Cherney 秋麦, Su-Thoreau 蘇-梭羅 , 2025, Photography and bilingual calligraphy, ink on Mitsumata paper 摄影,双语书法 纸本55 1/2 x 49 in; 141 x 124.5 cm
-
泰祥洲的《银河》系列的最新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实践的进一步演进,在创作媒介上大胆突破,将水墨的流动性与油彩的层次感结合,转向布面这一更具肌理的载体。这一转变不仅拓宽了他的表现形式,也赋予作品更丰富的物质感,同时延续了他一贯的宇宙观主题。植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并深受道家宇宙观的启发,这些新作依然探索着物与虚、动与静、尘世与天境之间的动态关联。在这一系列中,泰祥洲深化了对宇宙运行机制与微观宏观世界的探讨。他的画面唤起星云变幻、云水弥漫的景象,呈现出水的流动性与苍穹的深邃感。《通其微妙》、《水广心气宽》、《玉润而有光》等作品标题,均隐含着关于变化、流动与光明的思考。通过水墨与油彩的层层交融,他构筑出似是而非的氤氲意象,让雾霭、水波与天体现象交融,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呼吸和流转。
-
陈督兮的作品围绕“水”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出一个流动、永恒与瞬息交错的世界。他的《持颐》系列凝聚了十余年来对流动性的研究,水既是画面的主题,也是一种哲学隐喻,象征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循环,以及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微妙的关系。作品通过水的多重属性,探索自然、生命及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深层联系。
-
-
YAU WING FUNG 邱荣丰Into I, 2023,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水墨设色纸本56 1/4 x 28 1/8 in; 143 x 71.5 cm
-
-
Liang Quan 梁铨, UNTITLED, 2014Ink and collage on xuan paper17 1/2 x 23 5/8 in; 44.5 x 60 cm
-
本次展览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展现水墨艺术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流动,在哲学思考与艺术实践中交汇。我们诚邀观众一同探索水墨艺术的柔韧之力,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重面向。
-
-
Brandon Sadler, Can This Be Love?, 2022
-
Zhang Xiaoli, Wandering in Fractured Realms 屏•境•游, 2025
-
Zhang Xiaoli, Mysterious Springs in Hidden Ravines 玄泉幽壑 , 2025
-
Tai Xiangzhou, Through the Veil of Subtlety 通其微妙 , 2025
-
Tai Xiangzhou, Subtle Shades, Profound Truths 幽着喻道, 2025
-
Tai Xiangzhou, Tranquil Waters, Reflective Mind 澄水为鉴, 2025
-
Anonymous 無款, Horseback Hunting in the Autumn Fields 秋野騎獵
-
Wang Wenzhi 王文治 1730-1802, Essays and Poems in Regular Script 小楷詩文八種, 1788
-
Brandon Sadler, Everything I Have Is Good, 2022
-
Brandon Sadler, Morning Prayer, 2022
-
Arnold Chang, Summer Twilight 暮光之夏 2025.03, 2025
-
Arnold Chang, New Peach Blossom Spring 新桃源图 2025.04, 2025
-
Qian Du 錢杜 1764-1844, Summer Reflections by the Lakeside Pavilion 荷榭銷夏, 1836
-
Michael Cherney, Su-Thoreau 蘇-梭羅 , 2025
-
Chen Duxi, Contemplate-Detached, I Read A Poem 持颐-超诣, 2024
-
Wang Mansheng, Ancient Vine Calligraphy 古藤, 2017
-
Wang Mansheng, Stone Gate Cliff Lodge 石門巖上宿, 2009
-
Wang Mansheng, Gazing North Toward Mt. Su Dan 北望蘇耽山, 2013
-
Liang Quan, Untitled , 2014
-
Arnold Chang & Michael Cherney, Inversion 倒影 #2ii, 2019
-
Ren Yu 任預 1853-1901, Docking Boat Under Willow Tree 仿宋人柳鴉泊舟, 1882
-
Yau Wing Fung, Into I,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