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M于2023年3月17日至5月20日《时之痕》冯明秋观念书法个展中,展出中国艺术家冯明秋的最新《数字系列》并追溯冯氏在书法创作中的不断创新与实验。冯明秋195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在香港长大,随后在纽约和台北生活,现工作和生活于香港。从篆刻开启艺术生涯,冯明秋四十多年来一直在尝试解构传统媒介中的汉字形式,发明了上百种新的书法字体,探索书法的时间特性。
基于策展人和艺术家在本次展览开幕期间的对话与交谈,此次访谈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对话。
艺术家冯明秋与策展人Dan M. Greenberg博士 ©The FQM, 2023
Daniel Greenberg: 早在十五年前您就已经开始尝试以“数字”为主体的书法形式创作,尽管您的作品在这些年里一直保持革新并不断演变。可以谈一谈是什么让您对“数字”如此感兴趣?这么多年来,您使用数字来创作“数字系列”的理念和手法又有些怎样的改变呢?
冯明秋: 现在回顾,十五年前,数字的出现,其实是我对书法时间特性的醒觉。这十五年期间,在书法为主的创作中,偶而会用数目字代替文字,将文字带来的文学性摒除,技巧与构图得以彰显。数字逐渐成为书法创作的一部份。直到我能够肯定书法是时间的艺术之后,到了2015年我才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数字作为时间的意象,来建构和探索画的问题。
艺术家冯明秋与策展人Dan M. Greenberg博士 ©The FQM, 2023
Daniel Greenberg:「数字系列」运用并结合了一系列您发明的其他书法字体的技法。您是否认为用数字或图像来代替汉字会改变这些技法在艺术创作过程的意义和视觉特性?
冯明秋: 是的!当作品有文字,大部份能阅读的人都企图看懂写的是什么,这影响观众的观看方式和情绪。虽然在创作过程和各种技巧上,书写数目字和文字的差别很少,但观众对作品的感受差别并不少,有没有文学性意义,真的给观众很大的不同感受。
Daniel Greenberg: 在「数字系列」中,您第一次使用刀片切割纸张从而镂空作品表面。这独特的过程为作品赋予了怎样的视觉效果和含义?
冯明秋: 个人觉得构图中用上切割方式并没有什么,它只是概念及技巧上的需要,虽然切割的方式是初次使用,但我是很清楚结果是怎样的。切割的技巧是服务于作品空间的需要。
Daniel Greenberg: 您试图将中国画的哪些组成部分融入进「数字系列」作品?什么是只有画作而非书法能够表达的?
冯明秋:「数字系列」刚开始时,是想比较东西方对视点的不同方式。这是书法无法处理的问题。
艺术家冯明秋与策展人Dan M. Greenberg博士 ©The FQM, 2023
冯明秋, 数字系列:宝塔透字, 2022, 水墨纸本, 27 1/8 x 56 1/4 in
Daniel Greenberg: 在「数字系列:宝塔透字」作品中有一个印章,上面刻有出自道家典范“元神出窍”的印文,您也在作品中绘制了一个宝塔风格的图形。请问道教和佛教中的思想及意象与您的作品有什么联系?
冯明秋: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对道教曾产生过影响,但归根结底是两种不同的修炼,您不会看到僧人需要跑到高山上去吸取日月精华。我不是佛教徒或道士,喜欢佛学的哲学思维,但也深爱道学的神秘观念,认为两者可以互补。所以我并不介意将两者并存于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