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THE FQM 访谈: 沈玮

沈玮:也许,这是我们通向美、神秘和快乐的渴望途径。

 

“回忆,想象,幻觉是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结合摄影图片和极简绘画的形式,《隐形与图》是我对处于身体和事物周围或内外的能量存在作视觉化的理解。中国哲理中的“气”是一种无形的生命力量和愈合方式。通过对“气”的个人化认知,我想展示一个有诗意的、超现实的、充满诱惑力的多维空间。也许,这也是我们通向美、神秘和快乐的渴望途径。 ”

—— 沈玮《隐形與图》

 

今年7月,FQM展出了以摄影为主要创作媒介的群展“但聞人語響”,作为画廊研究项目QM Project的延伸。此次展览的策展人Cathy Fan 是Artnet 新闻中文网编辑总监,呈现了六位艺术家秋麦(Michael Cherney)、康兰丝(Lois Conner)、苏杰浩、沈玮、陈荣辉和 Benjamin Langford的作品。沈玮展出了创作于2014年至今的摄影与绘画系列《隱形與圖》中的其中三幅作品,分别是《Bliss》、《Bindi》、以及《Crying Lotus》。

 

在沈玮的作品中不乏许多裸体摄影作品,尤其是自拍照。他认为自拍照的创作是一个自我审视和探索的过程。他曾说道:“在自我审视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理解了人性中自由与局限之间的张力”。

 

在《隱形與圖》系列中,沈玮延续了以往作品中以自身的角度探索世界,但对于抽象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完成了一次风格上的突破。艺术家对于身处在无形的气场中,使用了摄影与极简绘画的方式展现了他对中国哲理中“气”的个人理解,他形容气场如同“一个隐形的多维地图围绕着我们”并且认为每一个维度都有各自的魅力之处。

 

近代科学中,“超弦理论”提出了不同维度的存在,其描述的世界不同于人类生存于的三维空间,多层维度空间的并存是难以被肉眼所看见。沈玮的作品中,人类生存的三维世界以摄影的方式成为了二维世界的样貌,而透过虚化所有实物以及实化肉眼所看不见的“气”,使无形的气场被放在了第一维度,更加地清晰可见。

 

有意思的是,“超弦理论”与中国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着微妙的相同之处。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宇宙生成论中,用此形容了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与多维空间的互相叠层影响而创造出宇宙的理论是吻合的。沈玮形容“气”为“一种无形的生命力量和愈合方式”,《隱形與圖》系列使用了逆向的思维模式展现了艺术家对于万物之源的理解。

 

由此可见,沈玮不仅仅是进行了自我审视与探索,此次的系列更加上升到了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出现在系列里的角色都来自于艺术家自身的回忆,幻想,和个人经历中。例如展出的作品《Bindi》,它来源于艺术家旅行印度后,学习到“Bindi”象征人的第三眼, 能见证爱,能看到无形的宇宙。

 

对谈 

Q:为什么命名这个系列为《隐形與图》?

A: 这个系列的主题是探索我们身处的无形气场,这个气场就像一个隐形的多维地图围绕着我们。

 

Q:以往的作品中,大多是写实摄影风格,为什么《隐形與图》这个系列采用了摄影与绘画的形式?

A: 做这个系列和纯摄影不同的是,拍摄和绘画元素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拍摄每张作品,绘画元素已经隐现在摄影其中。

 

Q:­不同与过往的肖像图,为什么这次系列的许多肖像图选择模糊了很多细节?

A: 在这个系列中,虚拟的“气”被视觉化,被放在第一维度,放在我们最能够看清楚的位置,所以现实物体被虚化,来凸出这些被显现的隐形元素。

 

Q:肖像图中,结合绘画的形式,您分别扮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对您个人而言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A: 这些角色的灵感分别来自回忆,幻想,和个人经历,例如荷花是我最喜爱的花之一,小时候学水墨画时最经常画的就是荷花,但是在上海长大,却很少有机会看到荷花,所以每次旅行中见到荷花池都会很感动。我喜欢荷花的平和气息,不管是在杭州的西湖边,还是在北京颐和园,荷花的优雅气势总是一种独特的气场。

 

Q: 您是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气”这个概念?在拍摄肖像与物品时,是否幻想了“气”所存在的形态?

A在这些作品中,被视觉化的”气”来源于我本能的反应,我把我对当下气场的感受用视觉语言描绘出来,也是一种探索自我的过程。

 

Q在作品《Bindi》中, “第三眼” 这里概念出自于哪里?

A: Bindi创作于我当年旅行印度回来之后,Bindi象征人的第三眼, 能见证爱,能看到无形的宇宙。

 

Q:在成长经历中,是否有任何特别的经历让您开始探索人与周围之间的关系?

A:我觉得探索人与周围之间的关系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成长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探索这个关系。

 

听到了个人经历的故事,或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沈玮构思了“气”的视觉化,从而设计了摄影内容,但事实是两者是同时产生的。拍摄作品时,“气”的视觉化已经存在了其中。这与他过往的创作理念是一致的,依靠着个人的感知,创造出具有偶然性,需要观众透过摄影作品去感受。在有幸与沈玮在FQM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时,沈玮提出:“观众并不需要知道我的故事我希望观众可以自己去理解作品,而不是单纯的来了解我的故事。”

202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