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艺术家冯明秋与王方宇参展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

「线条、形态、气韵:Fondation INK藏书法艺术展」现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雷斯尼克展馆 (Resnick Pavilion)展出,展期至2025年10月19日。本次展览汇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三十余位当代艺术家作品,以当代视角重构书法传统,通过实验性的创作探索文字艺术的边界。展品涵盖从严谨架构的书法作品到抽象表现的多元风格,引领观者思考书法的艺术媒介如何演变为创新的视觉语言体系。

 

此次展览由LACMA的Wynn Resorts中国艺术助理策展人Susanna Ferrell和Mozhai Foundation中国艺术助理策展人孔纨(Wan Kong)共同策划。

 


 

艺术家冯明秋在媒体发布会 © 艺术家提供

 

展览系统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东亚先锋书法的发展脉络。展览特别关注东亚地区现当代书法创作与汉字体系之间的对话关系。通过纸本水墨、布面绘画、木板雕刻及陶瓷等多种媒介的并置,不仅展现了不同创作方法之间的相互影响,更揭示了东亚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之间的深刻关联。

 

冯明秋的书法宇宙

 

「线条、形态、气韵」新闻发布会 © 艺术家提供

 

冯明秋展的六组作品完整呈现了其独创的「沙字」、「透字」、「光线字」、「淡墨形字」、「音乐字」与「异双字」六种独创字形,系统展示了艺术家在书法实验性探索方面的杰出成就。这些作品不仅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视觉体系,更体现了艺术家对时间性、空间性和语义表达的持续思考。

冯明秋,《心经透字 14 & 16》,2006 © 艺术家提供

 

冯明秋于1975年开始从事篆刻艺术,随后开始钻研书法。他思考以行笔为主的传统书法定义,将书法的时间特性彰显出来。在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个人书法语汇体系,每种书体都具有独特的视觉逻辑和观念支撑。例如,「音乐字」将乐谱音符的节奏韵律融入书法创作;「沙字」则通过纸本媒介的物质性探索,将书写行为转化为一场充满禅意的冥想实践。

 

 

冯明秋,《坚强定型沙字》,68 x 69.5cm,水墨纸本,2015 © 艺术家提供

 

 

 冯明秋,《云滨音乐字》, 水墨纸本 © 艺术家提供

 

王方宇的线条之气

 

 

王方宇,《虎 #53》,水墨纸本,1997 © 艺术家提供

 

展览中展出的王方宇的书法作品,如《虎#53》(1997)以简约而富有张力的笔触,完美诠释了「书画同源」的美学理念。作品以一气呵成的笔势,既捕捉了物象的神韵,更展现了书法线条的活力。这种以少胜多、气韵生动的表现方式,恰与展览「线·形·气」的主题形成深刻呼应。

 

王方宇的作品在承续传统笔法的同时,通过极简主义的现代语汇,实现了对文字符号的抽象化重构,赋予文字以超越语言本身的表达维度。

 


 

「线条、形态、气韵」是Fondation INK藏书法艺术展系列展览中的第二场。展览取材于400件Fondation INK承诺于2018年向LACMA捐赠的书法作品。我们诚挚邀请您亲临LACMA,感受这场东亚美学的创新书法盛典。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9日,更多信息请访问LACMA官网或关注官方社交媒体平台。

​​

 

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