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ian art week space entrance.

    白底

    佳士得纽约 X 秋萌 | 亚洲当代艺术特别项目

    地点

    Christie’s New York, 20 Rockefeller Plaza, New York, NY 10020

    日期

    11–30 September 2020

     
     

    黑与白、虚与实之间的平衡,涉及到笔墨和构图,是传统世界观中重要的一部分,亦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纽约秋萌画廊的创始人付秋萌一直致力于将基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作品带入当代艺术领域。通过一系列正于“亚洲当代艺术”网拍(即日至9月30日)中亮相的精选作品,她在此为我们解读中国当代艺术的“白底”魅力。

     

    笔墨为实,白底为虚,绘画的过程也是艺术家调整画面虚实的过程。西方现当代艺术家们关注前景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消除白底与所描绘对象之间的空间区别。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基于传统美学的创作亦可视作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对话。

     

    自2018年开始,秋萌画廊便启动了研究性项目QM计划,试图从学术的层面沟通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和全球现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如付秋萌所言:“通常人们认为传统和当代是两个相悖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跨界合作,破除这样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纽约这个全球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中心提供一个理解亚洲当代的崭新视角。”

  •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和当代是两个相悖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跨界合作,破除这样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纽约这个全球当代艺术最为活跃的中心提供一个理解亚洲当代的崭新视角。

    佳士得纽约亚洲当代艺术部门,邀请付秋萌策划纽约亚洲节期间线上展览项目《白底》。此次策展,首次将曾经活跃于不同分类体系下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置在一起进行讨论,探索拓宽亚洲当代艺术语境的可能性。

     

    付秋萌是纽约秋萌画廊的创始人,致力于将基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作品带入当代艺术领域。自2018年开始,秋萌画廊便启动了研究性项目QM计划,试图从学术的层面沟通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和全球现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

     

    秋萌画廊也致力于重新定义传统美学在当代艺术領域的角色。付秋萌:“现在认知度较高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更多体现了人们对二十世纪中国巨大社会变革的关注,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变化之下的悠久东方文脉。这些根植于传统和东方经典美学的艺术作品则展现了自古代绵延至今的文化旋律。我们如果无法把握这条发展的脉动,便很难完整地预见当代中国艺术的走向。”

     

    她提到:“要改变现状,需要在学术和市场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拓展。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而基于中国传统经典美学的艺术作品,因其与既有的西方现当代艺术话语系统由来不同,并没有进入全球现当代艺术市场的核心。这部分艺术作品的学术论述也相对残缺,但我認為,在下一阶段艺术生态体系的調整中,未来的中国艺术既需要植根于本土文化,也会在全球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展开。如果相关研究能够发展起来,这部分作品则将释放巨大的潜力。 ”

  • 白底

  • 此次展览关注的是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系。传统,意指宋元之际中国文人艺术所达到的高峰,也可以回溯至汉代文化的辉煌时期。这些文化上的高峰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走向,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黑与白之间的平衡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笔墨为实,白底为虚,绘画的过程也是艺术家调整画面虚实的过程。黑与白,虚与实之间的平衡不仅仅涉及到笔墨和构图,也是传统世界观中重要的一部分。《易经》中就提到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句话中,白与黑指代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们明白一种状态的时候,而依然持守另一种状态, 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天下的范式。

     

    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中,白底也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艺术家们关注前景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消除白底与所描绘对象之间的空间差别。这一点与中国传统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基于传统美学的创作也是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对话。

  • C. C. WANG (WANG JIQIAN, 1907-2003), Untitled (Poem).
  •     

  • green painting with black ink swirled across an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out.
    王季迁(1907-2003), 《无题(诗)》, 水墨 设色 纸本 裱于纸, 27.5 x 30.5 cm. 约于1990年代末作
     

    白底作为书法空间

    白底记录了艺术家的运笔过程,这不仅包括笔在纸面上的平面移动,也包括笔相对于纸面的高度变化。白底向艺术家和观者展开的是一个三维空间。

     

    现当代的中国艺术家重新定义了作为三维空间的白底。王季迁在他的实验性书法作品中对白底进行了重新的阐释。这件作品中的线条非常有力,虽然作品中可以辨认出文字的形状,每个文字的线条被夸张地表现为交错的曲线。王季迁将线条之间的部分区域涂为黄色而将背景涂为绿色。这在黑白为主的书法作品中较为少见。这个特殊的构图让画面在书法和绘画之间摇摆。

  •    

  • ink painting on a scroll of a single black line painted across the top and a red triangle in the center.
    冯明秋(1951年生), 《大片落墨字》, 水墨 纸本 立轴, 画心: 67.8 x 69.8 cm., 卷轴: 113 x 88 cm. 1999年作
     
    基于对书法空间的重新诠释,冯明秋发明了一百多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相应的视觉语言和工作程序。在他的《大片落墨字》中,冯明秋先用淡墨书写文字,然后将宣纸的上端涂黑。白底在这件作品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是书法的背景又是抽象画面的一部分。作品的中心有一个印章的印迹。艺术家或收藏家的名号印章多出现在传统书法或绘画作品的边缘。与此不同,冯明秋经常将印章纳入作品整体构图之中,甚至成为构图关键的一部分。
  • 王方宇(1913 - 1997), 《寒山》
  • Chinese calligraphy on a green scroll.

    王方宇(1913 - 1997), 《寒山》, 水墨 纸本 立轴, 画心: 42.8 x 42.5 cm., 卷轴: 142.5 x 63 cm. 约于1980年代作

    这件作品中的两个文字——“寒”和“山”——代表的是诗人寒山的名字。寒山被传为是一位唐代诗人,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隐士。他的诗集流传至今并在1950年代被翻译为英文,影响了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和包括Brice Marden 在内的艺术家。

     

    王方宇在这件作品中对印章的使用匠心独具。这两个印章呈现的是代表“方宇”二字的抽象图形,而不是文字。它们构图相同而颜色正好相反。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他们在书法构图中成为了重要的视觉元素。

     
  • painting of a melon on its side on a table.
    唐可(1972年生), 《冬瓜》, 油彩 画布, 60 x 79.8 cm. 2013年作
    白底作为画面空间

    唐可的绘画基于他长期种植冬瓜的经历。通过持续地观察,唐可发现他可以依靠直觉把握冬瓜的生长周期。“某时它必然繁荣,某时它必然枯萎,”他曾经说道,“时间不会终结,时间会轮回。 唐可作品中的白底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

     
  • 白底作为画面空间
  •   

  • brown and white cloudy painting with mountains.

    邱荣丰(1990年生), 《蜃境07》, 水墨 设色 纸本 裱于纸, 135.5 x 69.5 cm. 2020年作

    水墨画画家大部分采用的是移动视角,将不同视野的细节叠加到画面上,组成看起来平滑的画面空间。

     

    在邱荣丰的水墨画中,不同层次的白色肌理之间存在一种隐隐的断裂感,让观者联想到机器切割出来的线条。同时,白底所代表的云雾将不同的画面元素编织为一个整体,让观者的视线得以较为自然地游离在不同的空间单元之间。 云雾的存在也让画面景深很难确定,因而邱荣丰的画面空间结构是高度可变的。当观者以不同的方式看画,画面可以像手风琴一样扩张拉伸或折叠为平面。

  • 张洪(1954年生), 《望云岚》
  • 在《望云岚》(2019)张洪这件作品中,云雾不仅创造了一种空中视角,也连接了从不同位置出现的山脊。除了黑白之外,艺术家也在画面中添加了淡淡的黄色、蓝色和紫色,这让人想到光线在云雾中的折射产生的效果。

     

    从2009年开始,张洪和秋麦共同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将水墨画与摄影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秋麦会首先从他的摄影作品中选择一个或两个细节,并将他们印在张洪经常使用的宣纸上。然后,他会将一些这样的作品寄给张洪。张洪会在这些宣纸的空白处作画。在他们的合作作品中,白底既是摄影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绘画空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