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奇石”此次展览的亮点为明朝书画家孙克弘(1532-1610)的一件手卷珍品《奇石图》,描绘了十二颗姿态千秋的奇石。值得一提的是,孙氏对奇石的绘制,不仅感染了明朝大家董其昌(1555-1636)曾为其题跋,更是影响了蓝瑛(1585-1664)后来的石造型创作。此外,展览将呈现从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家们对奇石主题的延续和创新,包括王己千(1907-2003)、陈督兮(生于1983)、张小黎(生于1989)、泰祥洲(生于1968)和王满晟(生于1962)的作品。
-
孙克弘(1532-1610),字允执,号雪居。他的父亲是嘉靖朝礼部尚书孙承恩(1482-1561),曾在在嘉靖二十六年的会试作为主考官成为李春芳(1510-1584)、杨继盛(1516-1555)、张居正(1525-1582 )及王世贞(1526-1590)等多位明朝重臣的座师。孙克弘虽然承袭父荫官至汉阳太守,但是为官初期的一些经历让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不愿意再当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于是他回到家乡松江,在父亲「东郭草堂」的基础上继续修葺,使其变成了自己归隐生活的庄园,并在其中悠闲会客同时进行书画创作。当时松江地区的著名文人如莫是龙(1539-1587)、董其昌(1555-1636)和陈继儒(1558-1639)等,都是他的常客。 「东郭草堂」修葺的如此之好,让董其昌都为之羡慕,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孙克弘《七石图》轴上写到「余将以米画赠之,惟欲易东郭草堂前一片艳霞,便意足也。」孙克弘主要是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但他的石头作品不仅感染了董其昌为其题跋,更是影响了蓝瑛(1585-1664)等其他画家关于石头的创作。
本件《奇石图》卷就体现这样的影响力。此卷描绘了十二颗姿态各异的石头,它们或近或远排布,形态或立或卧,颜色或深或浅。有的如江山远眺,有的神似米芾之砚山,还有的像某幅山水画中挖下来的一块石头,每一块都可以让观者品味良久。根据款识我们知道孙克弘创作此件作品时还在汉阳做官,是以为其早年作品。而这些石头的原型则应来自于米芾收藏过并刊刻入书的石头。从绘画角度来说,这件作品由于使用的短线条和点比较多,且用墨比较干燥,与其他孙克弘的石头风格略有不同。但这样的画法反而为蓝瑛画石头的风貌提供了很明显的风格来源。作为蓝瑛最早到松江地区所拜访的文人名士,孙克弘不仅为蓝瑛提供了结交董其昌等人的机会,更是对蓝瑛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思想上的指导。
-
-
-
-
-
-
泰祥洲的《昆仑》系列介于现实与玄幻之间,既指向横贯中国西部的昆仑山脉,又象征着古代传说中作为世界轴心或世外仙乡的昆仑。泰祥洲的作品试图以传统国画的方式,超越山水,去描绘宇宙。丝绸上的墨迹似乎对应着于宇宙中的颗粒,悬浮于一片混沌之中。昆仑给艺术家带来对于世界之初的遥想,传说中的神兽也被引入画面;龙、凤凰或是麒麟以其在汉代的形象穿行于墨色之间,每个神兽旁的书法注释着他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字。《昆仑》这一系列邀请观者随着艺术家进入一个超脱现实的维度,在这里古代神兽伴随人们对于天际的遐想,留连于传说中的昆仑彼岸。
-
第二章:
“书法”此次展览还推出了古今文人书法系列作品,重点作品为董其昌《行书录阮籍〈诣蒋公奏记〉、节录赵至〈与嵇茂齐书〉》。董其昌为明朝重要书画家、鉴定家、理论家,在其《画旨》一书中提出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分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亚洲水墨画家的创作活动(包括日本江户時代 “南画Nanga” 的形成),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
近现代和当代书法部分,将推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厂(1880-1960)篆书对联,吴湖帆(1894-1968)的行书对联、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白蕉(1907-1969)行书对联、文化学者王方宇(1913-1997)的墨舞书法、冯明秋(生于1951)观念书法与古代书法交相呼应。我们还将首次推出秋麦 Michael Cherney(生于1969)最新双语书法系列《其间》,旨在为中西跨文化之间穿梭的人们创造双语艺术的可能性。
-
董其昌作为中国书画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隻字片语一言一行都被后世人拿出来反复研究。董其昌生于嘉靖34年(1555),17岁会试由于书法不佳取得第二名,可能更让他尴尬的是取得第一名的是他的侄子董原正,于是他从此开始发奋临池。董其昌最初学习书法于莫如忠(1509-1589),之后更是与莫如忠的儿子莫是龙(1539-1587)建立起了长期的友谊关係。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书画史框架的「南北宗论」即是由莫是龙提出并由董其昌发扬光大的。随后,董其昌于23岁受聘到后来官至礼部尚书的陆树声(1509-1605)家中坐馆,由于董父与陆树声曾在一起读书,陆氏对董其昌一直照顾有加。董其昌后来不仅与陆树声的儿子陆彦章(1566-1631)同榜中进士,也继承了陆氏的参禅行为及理念,为其后来通过参考禅宗发扬「南北宗」论以及董氏所标榜的「一超直入如来地」的观念提供了思想基础。董其昌日后更是有缘结识了明朝最重要的书画收藏家项元汴(1525-1590),通过遍览项氏收藏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此等贵人,都是董其昌之所以成为董其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历来认为董其昌书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生」,这个「生」并非是疏于练习的「生」,而是如他自己所说的「字须熟后生」的意思。因为只有足够熟练,才能在运笔的短暂时间内,宽裕的使用超出常规的方法来书写出他人意向不到的效果。如果不够熟的话,写字时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字形与用笔,而没有馀力进行其他的思考。本件《行书录阮籍〈诣蒋公奏记〉、节录赵至〈与嵇茂齐书〉》就是这样的例子。董其昌在题跋中对唐朝着名书法家虞世南(558-638)和褚遂良(597-658)的书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他们还是被传统的规矩束缚了太多,与盛唐着名书法家颜真卿(708-785)相比,颜氏的书法则更胜一筹。上述叁人当然都是对中国书法史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很难从技法层面去评判。但或许我们可以引申一点,虞、褚二人更多的是从书法家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其关注点较为集中,而颜真卿除了艺术创作以外,后世更是因他领军平叛、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而更加景仰。董其昌所观察到的颜真卿书法中的不同处,是否也有这些原因呢?
-
-
-
在当代书法的语境中,书法家在不断挑战着传统书法的框架束缚。其中,冯明秋(生于1951年)通过重构空间、时间和线条的概念,试图打破书法篆刻的传统认知。他在创作过程中纳入新工具,发明新的字体和书写方式,并邀请观众一同从多方面扩展他们对书法的理解。在冯明秋的大多数书法作品中,文字在显现和消失之间徘徊,时而浮于纸本之上,时而潜入画面空间。变幻的文字与其说是一种语言符号,更多地是成为一种图像,搭建观者与画面之间的桥梁。
-
秋麦(Michael Cherney)最新的系列作品《其间》旨在为中西跨文化之间穿梭的人们创造双语艺术的可能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诗歌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需要超越字面翻译。作为一名双语艺术家,秋麦的重点是保留诗歌的节奏和精髓,调整某些元素以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共鸣。通过这种书法形式的艺术重新诠释,诗歌的美超越了语言的障碍,向更广泛、更多样化的观众发出邀请,深入探索其深度和共鸣。同时,它引发了对如何在当今日益分裂的文化环境中建立相互理解和对话桥梁的思考。
-
-
第三章
“自然”中国山水传统表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想,古今艺术家运用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呈现其对自然世界的诗意感知和发现。张艺蓉 (生于 1979)的白描花卉作品,以细腻、高雅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纯洁、静穆的品质。陈少梅(1909-1954)的《远云归岫》以及陶冷月(1895-1985)的《柳暗花明》,邱荣丰(生于1990)《Meta系列》以及张洪 Arnold Chang(生于1954)最新的《没骨山水》,呈现了上世纪至今,水墨艺术家百年间对古典山水色彩创作的探索和发展。另外,在“自然”的母题之下,美籍日本艺术家花房寿夫 Hisao Hanafusa (生于1937),探索了泛东亚哲学概念“借力”,借助自然元素的物理现象,如光线、重力、湿度、时间等。通过在工作室进行的控制性实验,艺术家运用不同媒材独特的性质与环境发生反应,揭示了不可见世界的内在美,模糊了人类行为与自然力量之间的界限。
-
-
-
-
-
-
-
Chen Duxi, Contemplate #89, 2024
-
Zhang Xiaoli, Rubik’s Rock Cube 魔方石 , 2024
-
Hisao Hanafusa, Fifth Dimension
-
Bai Jiao, Calligraphy Couplet in Cursive Script 草書七言聯
-
Wang Mansheng, Ling Bi -Recalling the Past 靈璧懷古, 2019
-
Wang Fu‘an, Calligraphy Couplet in Seal Script 篆書六言聯, 1946
-
Wu Hufan, Calligraphy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行書七言聯
-
Tao Lengyue, Beyond the Dark Willows and Bright Flowers 柳暗花明, 1925
-
Michael Cherney, MacEwen, 2023
-
Michael Cherney, Longfellow, 2023
-
Michael Cherney, Merwin, 2024
-
Dong Qichang (1555-1636), Ruan Ji’s Essay and Excerpt from Zhao Zhi’s Essay in Running Script
-
Sun Kehong (1532-1610), Wondrous Rocks
-
Arnold Chang, Landscape, 2023
-
Arnold Chang, Landscape, 2023
-
Arnold Chang, Boneless Landscape 2022.06, 2022
-
Yau Wing Fung, Meta-3, 2024
-
Yau Wing Fung, Hazy Mirage VII 蜃暮 07 , 2023
-
Yau Wing Fung, Hazy Mirage VIII 蜃暮 08 , 2024
-
Tai Xiangzhou, Kunlun Jieshi 昆仑碣石, 2022
-
Tai Xiangzhou, The Milky Way - Far Into Infinity 银河——远沦于无涯, 2023
-
Tai Xiangzhou, The Milky Way - All Soft Things Gallop Solidly Across the World 银河——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023
-
Tai Xiangzhou, The Milky Way - Taking and Giving to Heaven and Earth 银河——与天地取与, 2023
-
Tai Xiangzhou, Spring Scene 春日小景, 2023
-
Tai Xiangzhou, Dawn of an Early Spring 早春晨曦, 2023
-
Tai Xiangzhou, Kunlun - Su Dynasty of Xuan Yun 昆仑——玄云之素朝, 2023
-
Yau Wing Fung, Floating Mountain XI, 2022
-
C. C. Wang, Scholar Rocks, 2001
-
Wang Mansheng, Rocks on Travels Down the Gan River, 2013
-
Fung Ming Chip, Luminous Script: Ripples of Light 流水光形字, 1999
-
Fung Ming Chip, 影字扇面 大地寂静 , 1997
-
Fung Ming Chip, Reflection of Zen 禅倒影 , 2007
-
Wang Fangyu, Calligraphy: Ink Pond 墨池
-
Fung Ming Chip, Zoom in/out Series 物质变化 ,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