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人导言
在东亚文化历史中,扇子除了扇风驱虫的实用性功能以外,更是开创性地被艺术家们当做一种文艺表达和微型展示空间。每一个扇子都曾是一个包裹着艺术家灵魂的小小宇宙,它们被随身携带,流转于各种雅集,不仅展示了文人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审美与实践,更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同时根据中国文人画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家们可以在扇子作品上题字赠予,记录着文人之间的互相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扇骨受到损坏,而那片载有故事的扇面往往被人们珍藏,如同守护一段历史记忆,这也体现了一种东方的美学理念——在此消彼长中寻找新的生命和美感。
然而工业时代以后,扇子的功能性被逐渐替代。但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东方形式美的代表,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不再仅仅是为了应对夏日的炎热,更是为了传递文化、审美与情感。这是时代进步中的一种微妙变化,也是对传统的重新认识与珍视。
—方献
-
-
-
-
-
陶冷月(1895-1985)、王福厂(1880-1960)合作《墨梅、篆书〈西都赋〉》成扇,方知陶氏驾驭其代表性的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绘画方法根植于其深厚的传统功底,王福厂的铁线篆至臻至美,可谓达到近代小篆书体装饰性的巅峰。
另有女性艺术家叶人丽(二十世纪)、杨亦农(二十世纪)合作的《一剪寒香、楷书节录〈小窗幽记 · 集绮篇〉》,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家在绘画艺术上的极高造诣,同时可以大方的上款赠予他人,也体现了新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我们诚邀您来到FQM 纽约空间,展现它们所承载的古与今、传统与创新的完美交融,感受这些富有历史情感的艺术品,一同探讨画面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寻找扇子这一东方特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