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tions》杂志 2025年3&4月 特刊
《Orientations》杂志2025年3/4月刊以专题形式报道了艺术家張洪(生于1954年)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的近期展览「張洪山水画回顾展」。本期收录了艺术史学者Michael J. Hatch的学术论文《張洪全球山水中的理想主义》,以及艺术家張洪与本次展览策展人Clarissa von Spee之间的深度对谈。
Michael J. Hatch在其论文中深入剖析了張洪艺术手法的根源——这种创作深深植根于中国文人画传统所承续的理想主义美学与形式主义,而该传统正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且传承未断的山水画艺术体系。Hatch提出,要真正理解張洪的作品,观者必须具备对中国历代典范画家历史风格的视觉认知能力。艺术家如同历代典范画家,其风格的行程并非源于对自然景观的直观写生,而是通过对前代大师的经典笔墨范式的严谨研习。在此传统中,艺术家的个人风格通过综合前代大师笔法而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与接触古典真迹的自我修养过程。正如艺术史学家Kim Wishart所提出的:張洪创造的是"内心山水,而非自然山水"。(Hatch,2025)
艺术家張洪在绘制《宇宙图》© 艺术家提供
Hatch的论述进一步指出,張洪笔下的山水与真实地理景观之间的差别并非当代观众认知错位的唯一触点。由于張洪作为亚裔美国艺术家的文化身份,却采用被普遍辨识为"中国传统水墨"的创作风格,其水墨山水常被置于离散文化视角下解读,或被视为对交叉身份认同的探索。由此观之,他在美国实践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行为,实质上消解了艺术风格与国家来源必然关联的预设边界。Hatch提出的另一重辩证在于:一方面,張洪坦然接受"传统主义者"的标签;另一方面,他持续主张观者需认识到他是"基于生活经验的美学原则,在当代语境中作出高度个人化艺术抉择的创作者"。Hatch在当代全球山水艺术的视野下重新解读張洪的作品,认为其艺术实践为山水理想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这种理想主义能够平衡后殖民理论和生态批评对山水艺术史的解构性论述。(Hatch,2025)
《張洪山水画回顾展》展览现场 © 艺术家提供
欲深入了解張洪艺术创作的全球性多维呈现,在研读Michael J. Hatch的专题论文外,FQM推荐您结合《艺术家張洪与展览策展人Clarissa von Spee访谈》进行延伸阅读。此外,我们诚邀您亲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参观「張洪山水画回顾展」(持续至2025年11月9日)。在此,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以传统文人水墨为根基,巧妙融汇抽象表现主义结构与摄影视觉媒介等当代艺术形式,分享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关于 Michael J. Hatch
Michael J. Hatch 是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美术系的副教授。他的著作《Networks of Touch: A Tactile History of Chinese Art, 1790–1840》于2024年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出版。
关于《Orientations杂志》
该杂志创刊于1969年,在香港面向全球读者每两个月出版一期。自创刊以来,《Orientations》已成为关于东亚、东南亚、喜马拉雅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东艺术的权威信息来源。它涵盖了最新的学术研究、市场洞察和相关时事,全面呈现这些地区充满活力的艺术与文化动态。